推荐要闻
-
深度融合 升级体验——2023年服贸会展现文旅发展动向
- 2035年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将步入世界前列
- 习语品读|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
-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写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
- 十年磨一剑,敢为天下先——中国自贸区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通知进一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 “聚焦新高考、开启新征程” 隆昌二中新高考专题系统培训研讨会举行
- 把优化民企发展环境落到实处
-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要讲话
- 乘势而上,巩固回升向好态势——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①
- 底盘稳、消费旺 中国多举措推动经济恢复向好
健康护理
新冠病毒逃逸人体免疫系统识别机制揭示
原题:新冠病毒逃逸人体免疫系统识别机制揭示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其他病毒感染不同,新冠病毒感染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浓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
记者14日从安徽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讲席教授马丁·F.巴赫曼和查丽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表面抗原蛋白间距不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进而不能使人体产生良好的保护抗体反应。该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子刊。
与所有病毒相似,人体对抗新冠病毒的一个重要保护机制是能够产生针对该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其他病毒感染不同,新冠病毒感染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浓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
当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间距为5—10纳米时,人体免疫系统能够作出最佳反应。查丽莎团队通过计算发现,新冠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平均间距为25纳米,这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识别和对抗能力大幅下降,病毒由此可逃逸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这项研究成果为设计出更加高效的新冠病毒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责任编辑:叶绿素
(内容来源于:科技日报)
(内容转载于:中国报道·智慧城市)